PNDetector SDD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

硅漂移探测器SDD)的工作原理

咨询热线 15821107090


硅漂移探测器(SDD)的工作原理基于帕维尔・雷哈克和埃米利奥・加蒂于 1983 年提出的侧向耗尽概念 [1]。它能够通过一个接收最小信号电容的小阳极耗尽大体积的高电阻率硅材料。通过这种方式,SDD 克服了传统 p-i-n 二极管探测器的主要问题,即传统 p-i-n 二极管探测器的输入电容与有效面积成正比。图 1 展示了标准配置下 SDD 的示意图 [2]:

当背接触由探测器入射辐射侧的均匀浅 p+n 结构成时,其另一侧的特征是具有圆形 p + 漂移环结构,并最终集成了一个用于片上放大的第一级场效应管(FET)。通过在辐射入射窗上施加负电压,并在漂移环上施加越来越大的负电压,会形成一种电势场分布,使得由电离辐射产生的电子向位于器件中心的小型收集阳极漂移。在集成了场效应管的情况下,信号会被直接放大,且不会因键合线而引入任何额外的噪声或微音问题。

[1] Rehak, P., Gatti, E. (1985) et al.: Nucl. Instr. & Meth. A235 (1985), 224-234

[2] Lutz, G. (1999): “Semiconductor Radiation Detectors”, 237

主要特点
最佳能量分辨率低至 121 eV(锰的 Kα 线,–30°C 条件下)
多晶硅技术实现超低漏电流(<100 pA/cm²),可在接近室温下实现高性能光谱分析
pnWindow(pn 窗口)技术,实现最佳轻元素探测和高达 20000 的 P/B 比(峰背比)
丰富的芯片尺寸和探测器外壳选择 ——5、10、20、30、60、80、100、200、300、600 平方毫米
独特的外形设计,如洛可可系列及洛可可探测器
高计数率 —— 单单元可达 1 兆计数 / 秒,而我们的单片式多元素 SDD(硅漂移探测器)可达数兆计数 / 秒
抗辐射能力 > 10¹⁴光子 / 平方厘米

Related posts